欄目:上海留學生落戶咨詢 人氣:0 日期:2022-09-17
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
留學生/應屆生/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
2020年11月中旬左右到11月底,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人力資源與社保局陸續印發文件,涉及居轉戶、人才引進、應屆、留學的上海落戶政策均有一定程度的放寬,并且這些新政策都是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,也就是說都已經開始施行。 那么,現在具體都有哪些變化呢?小編今天做個匯總,讓大家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其中的變化和現階段政策,從而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落戶方式。 1、2倍社保免職稱的政策有了相對的寬松的變化,連續3年改為最近4年內累計3年。另外還有一個不太重要的小細節,以前是兩倍社保以上,而新政要求達到即可,也就是說原來一般要求最少要比2倍多1塊錢,現在這一塊錢可以省了。 2、臨港新片區的政策更為寬松,一方面維持現行臨港縮短年限的政策,另一方面第一點中的免職稱要求進一步打5折,即最近4年內累計3年繳納2倍社?;鶖档?strong>2倍降為1倍社?;鶖?。 3、張江科學城也有了等同于臨港新片區的新政之前的優惠政策,即享受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至5年或3年的政策,但不能享受臨港1倍社保免職稱的優惠,免職稱還需要滿足最近4年內累計3年繳納2倍社?;鶖?。 人才引進先后印發辦法和實施細則,有些條目辦法中沒有,細則中又補充上,而且有些文字直接拷貝原政策,所以辦法加細則后,新政實際變化反而不如只看辦法。 而且,一些原來默認的潛規則提到了明面上,實際辦理和原來并沒有什么區別。這里只介紹真正變化的政策: 1、對于有研究生學歷并取得相應學位的人員需要滿足的條件,由原來重點支持的產業和領域中擔任高級經營管理職務,放寬到重點機構所需,不再限定高級經營管理職務,細節中明確應具有1年以上(截至申報之日)相應工作經歷。 2、對于國家二級職業資格證(技師證)人才,新版政策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,除了同時獲得國家及省部級以上技能競賽獎勵的通道,還增加了重點機構緊缺急需的通道。 3、明確政府表彰人員一般可在獲得5年內申請引進,人才培養計劃人員在列入5年內申請引進,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正常運營且在認定有效期內可申請。 4、新版政策取消了“用人單位引進的人才一般應能在本單位工作五年以上”的要求,雖然這條以往實際上并沒有嚴格執行。 5、公示期由15天減少到5天,申辦具體流程的時間大大縮短。 大家關心的“重點機構”,細則中給出的解釋,包括高新技術企業,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承擔單位,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、貿易型總部及地區總部投資設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中心,本市重點行業領域、重點區域(包括成果轉化成效突出的本市國家級大學科技園)主管部門推薦的重點用人單位。 1、學士學位國外時間由原來的滿1年以上,修改為不少于2年,時間延長,碩士明確了不少于半年,博士要求累計在外學習時間一般不少于1年,如為中外合作辦學、聯合培養等不少于半年。另外,博士和本碩名校類別增加了社保要求。 2、國內"211"高校改為國內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,國(境)外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改為國(境)外高水平大學。211和雙一流名單并不是完全重合,所以國內高校名單有所增加,國外高水平大學基本只是換個名字,都是參考四個世界知名排行,并且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確認后發布的名單為準,當然每年名單會有變動。 3、對于國內外學習獲得的學分比例,新政策更加明確和細分,校區和分校就讀累計時間和獲得的學分一般少于50%,在國內通過非學歷教育獲得的學分一般少于20%。 4、留學人員回國后首份工作可以不在上海了,只不過需要回國后2年內在上海參加工作,持續在本市工作,不能再到外地工作。新政實行后,原來由于外地社保問題無法落戶的人才,可以再申請看看了。 5、三條激勵政策:副教授和副研究員及以上職務、高級管理和技術科研職務、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、博士,符合條件可直接落戶;符合條件的單位緊缺急需專業人才、自主創業符合標準,工作半年并正常繳納社??陕鋺?。前兩條是純粹新增加的,第三條自主創業部分實際上是原政策的調整,要求更加細化。 新印發文件列表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《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辦法》的通知(滬府規〔2020〕25號) 關于印發《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辦法實施細則》的通知(滬人社規〔2020〕27號) 關于印發《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》的通知(滬人社規〔2020〕25號) 關于優化本市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政策的通知(滬人社規〔2020〕24號)